29

2022-01

新春走基层——平凡的坚守 总有一个瞬间让你热泪盈眶 这就是陕钢力量! 陕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郭冰清 解茜楠浏览:138

这就是陕钢力量!

陕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

钢铁人早已开启了新的一天

高温下 寒风里

他们团结一致 万众一心

快马加鞭忙生产

开足马力提效率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冲刺开门红

用智慧和汗水

书写自己的光荣篇章

在平凡的岗位造就不平凡


“职工的困难是他‘心尖’上的大事。”

“贺书记,您帮我申请的困难补助上卡了,一共两千元,太谢谢您了……”在连铸平台上,班长小冯紧紧握着支部书记贺海伟的双手,不停地感谢着。

冯彦龙是龙钢公司炼钢厂连铸新区班长,工资收入还算高,本来应该算是“小康”生活,但是,他的孩子出生后大脑发育不全。几年来,持续为孩子治疗的高昂费用,让他的家庭和生活跌入谷底。贺海伟知道后,始终将冯彦龙的事挂在心里,每次公司、分厂有任何帮扶政策,他都会想到冯彦龙。

“彦龙这娃我太了解了,工作中责任心强,工作干得也很出色,就是他孩子的事,让他这么多年一直过得很辛苦,我一直看在眼里。虽然每次补贴的钱不是很多,但是,也能缓解一点他的压力。”临近年末,分厂让各支部摸排困难职工,贺海伟第一个想到了冯彦龙。

贺海伟并不是“偏爱”冯彦龙,对作业区所有的职工,他都一视同仁。不仅仅是职工的生活,他特别关心,职工的工作和成长,他更是牵肠挂肚。

“刘二博刚干技术员,很多工作还不是很了解,大家要多给他指导。”作业区例会上,贺海伟要求作业区管理干部对刚干技术员的刘二博多关照、多指导。“严格满包浇注、中包温度控制在1520-1530℃之间……为中包寿命提升创造条件。”会议后,贺海伟又带着刘二博来到6#连铸机,他针对中包寿命提升这一课题,正在进行现场授课。此时,浇钢区轰隆隆的设备声让贺海伟的声音越来越大,钢水在中包内翻涌着,火红的钢水透过厚厚的中包套管映红了浇钢区,也映红了他们的脸颊,贺海伟不被外界因素干扰,眼神里透着满满的坚毅,一旁的刘二博认真地听着,心里暖暖的。

贺海伟扎根连铸近三十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他是职工的带头人、贴心人、引路人,始终坚守在火热的连铸一线,传承着炼钢精神。

“每一炉钢水里都倾注着满分热爱。”

6#转炉平台上,转炉炉火欢腾跳跃夺目,6#转炉丁班炉长姚永青正忙着查看当班炉衬测厚、渣料配比、碱度是否达到要求,若炉衬状况差、碱度低,他便立即调整,以保证技术条件受控,生产安全稳定高效。

8点30分,转炉炉台传来了“嘀嘀嘀……”的响铃声,装满铁水的铁水罐在天车的吊运下缓缓向炉台中央移动。姚永青手拿对讲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铁水罐的走向,指挥天车将铁水倒进炼钢转炉,现场瞬间铁花四溅。不一会儿,姚永青跑到了操作室,全神贯注地扳动操纵杆,根据冶炼数据变化,不时调整冶炼指标参数,室外的转炉缓缓转动。

“你看,火焰在不断跳跃,通过火焰的收缩频率,就能判断出炉内钢水的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这炉钢水等级要么下降、要么废掉,损失都是以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计。”姚永青透过炼钢镜一动不动地盯着炉口。突然间,他大喊一句,“准备出钢”,1分钟后,姚永青带着合金工、摇炉工迅速跑向炉后,炉后是他们的另一个战场,炉口一开,立即窜出长长的火焰,只见他们各负其责,摇炉、档渣、加合金,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停下来休息时,脑子里全部都是转炉,有时候感觉炉子比娃都亲。”看着一炉炉炽热的钢水被安全地运送到下一道工序,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的板凳常常坐不热。”

“人员修包注意站位,安全问题一点都不能马虎!”早上7:30,张保银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连铸修包区检查,因为是外协人员作业,所以他总是放心不下。

张保银是炼钢厂一名老安全员,1993年进厂至今,他在这座十里钢城已经坚守了29个年头,见证了、经历了龙钢的蜕变,他对龙钢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每一天的工作他都要求自己保持“满格电量”。

“今天检修3小时,交叉作业地面拉设警戒线,岗位安排好监护人……”刚从现场回来坐在板凳上的他挂了电话,大口喝完一杯水,又迈着稳健的步伐夺门而出。作为安全员,他总是这样步履匆匆,对他而言,现场就是他们的办公室,唯有自己亲自盯着,才能安心。厂房外寒风凛冽,厂房内却是温暖如春,甚至炽热如夏。连铸生产点多面广,特别是检修时的安全工作,更是得细致入微,从连铸平台到二冷室,再到拉矫机、辊道、推钢机……他一个点一个点仔细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和违章。深冬的天气,他虽然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毛衣,但身上却有微微热气缭绕。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考核!”拉矫机处,火眼金睛的他又在“找茬”。

“这2米多一点,用不着系。”维修工嫌弃他话多烦人。

“安全工作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点都不能含糊。安全事故谁都承受不了!”他回答道。张保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知道,他头上的这顶“黄帽子”是责任,他必须得扛起来。

“我今年满打满算50岁了,再能干几年呢,所以,每天的工作,我都特别珍惜。”苦口婆心“磨破嘴”,兢兢业业“跑断腿”,这是张保银的工作写照,也是陕钢安全员的真实写照。

“与时间赛跑,只想为生产多赢一秒。”

悬空的炉体上,随着弧光闪现,焊花如同脱离绳缰的野马四处飞奔……在1#转炉检修现场,维修工郭少博背着安全带,爬上10米多高的护裙上,双脚踩在焊接的不足10厘米的钢板上,手里的焊枪对炉帽“精雕细琢”。现场的炉体与地面垂直,普通人站上去都会双腿颤抖,而郭少博却稳稳地踩在窄窄的钢板上,测量、切割、焊接,他用娴熟的技术与时间赛跑,阵阵焊花闪耀,点燃了冬日的萧瑟。

深冬的气温低至零下,停炉后现场的温度慢慢降低,郭少博一直站在炉口处理故障,头上的汗珠穿过安全帽的“阻挡”,顺着额头、脸颊滑落,他顾不上擦去汗水,任凭汗水涩了双眼,他眨眨眼睛,试图将汗水挤出眼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脸庞慢慢变红,双腿微微打颤,呼吸慢慢地急促起来,嘴里哈出的白气与空气中的冷气碰撞着,到了收尾的工作,他不敢有一丝松懈,手中的动作越来越快,在这寒冬里全力与时间赛跑,只为多给生产争取一秒钟的时间。

“小赫,焊线往前拉一点!”闻声望去,炉体旁的溜渣板上,三名维修工正在进行溜渣板修复。斜靠在悬立而定的溜渣板上的维修工们,是那么耀眼。

“我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请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短短几个字,已让青工李涛的嗓音嘶哑,这是李涛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在韩城市禹锦园小区门口乘车点,李涛身穿“红马甲”来回穿梭维持着秩序。

得知龙钢公司组织防疫志愿者团队,李涛毅然决然地选择每天早上5点起床,步行到禹锦园小区门口执勤,全力配合公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寒风瑟瑟,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测量体温、记录人员信息等,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积极配合公司,守护着全厂干部职工的健康安全,成为特殊时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周末休假待在家里也没事,我想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工作越细,村民就多一份保障……”1月9日早上6点,在零下6度的寒风中,李涛哆哆嗦嗦地站在赵庄村村口。他积极参与国家封村任务,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电话联系”,摸排全村人情况,并在进村口设立检查站,对过往人员严格检查,对走访亲友的严格返回。偶尔也会遇到有人不理解、不配合,他都始终保持耐心、责任心和包容心,耐心劝导、悉心询问,无怨无悔地坚持着。

“在这种疫情大考之下,作为一名青年职工,能够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我觉得很自豪、很骄傲,我会努力站好每一班岗……”李涛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方寸空间也能破茧成蝶。”

“这是高空起吊特种作业,必须要确保设备万无一失,否则会有危险……”开完班前会,天车工梁海侠走上工作岗位,拿着手电筒,对天车钢丝绳、吊钩、刹车、轨道等部件认真巡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也不放过,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等着作业开始。这样的工作流程对于梁海侠来说太熟悉了。

上过天车的人都知道,从0米到47米平台,光楼梯台阶就有近150阶,就算什么东西也不拿,到顶后都会让人大喘气,她却一坚持就是17年。对她来说,每天2万多的微信运动步数是家常便饭。设备点检、隐患排查、清理卫生等,每一项作业活动都需要来回奔波、精心对待。

“干这活儿要手脑并用,不但要熟练操纵天车,还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她总结出一套“眼看要准、停车要稳、起落匀速、手脚到位”的天车操作手法,在全厂范围被推广。

“我从事天车工作已经17年了,对这个岗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己内心还是比较喜欢”梁海侠笑着说道。


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值得感激

每一份劳动都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每一位敬业付出的劳动者都值得敬佩

为每一位坚守在生产一线

无私奉献、可敬可爱的陕钢人点赞、喝彩!

(炼钢厂  解茜楠 郭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