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1-06

回延安


来源:浏览:166

这是我第三次踏上这片地理和精神高原。

第一次是学生时代。第二次是与家人行游。这第三次则是以短期学员的角色走近他。

已是五月将尽,清晨的风仍然传递着凉意,中午的阳光则更为炙烤,这里的风物和这片土地的性格一样,直接、朴素、天然、纯真,天蓝蓝、山绿绿、土黄黄、心红红,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假装饰。

我们落脚在延安文化交流中心,一片崭新的建筑群。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正在焕发着新的精神。

这里是中华民族黄帝部落的发祥地,黄帝陵就在桥山之巅,历代文人名士多在这里留下脚印。

中国革命的中心曾经在此停留。新中国的前两代领导集体,乃至第三领导集体的成员也都曾在这片土地生活。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此成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壮大,并从这里输送了千千万万的干部,最终成功走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代盛朝,多从西北兴发,据关积势,而后东出,再取东南,一统华夏,长征中偶然又必然的地理走向,或许早已注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延安能够激发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为题,向我们讲述了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厚重的历史,生动的细节,凝练的理论、真理的力量扑面而来,答疑解惑。我们逐渐明白了这片土地的神奇力量滋养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精神源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条发展变化的真理。正是因为贫瘠缺乏,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潜能。教授说,人有三个极限:脑力极限、常规极限、生理极限。如能突破这三个极限,就能实现自我超越。这片土地恰恰使得中国共产党突破了这三个极限,把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变成了能够超越自我的个体,从而实现了组织的成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何尝不是遵循了这样一个道理。大到一国,中到团队、小到一家,从来如此。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飞机舱门未开,周总理已急切地等候在门口。待他离开时,又让飞机在城市上空多转一圈,他说这片土地自己还没有看够……当总理的吉普车陷在泥地里时,老百姓自发将车从泥潭中抬出……当你能看见人民,人民就能看见你;当你高举人民,人民就高举着你。治国安邦、兴企得人的道理,就在其中。

教授说,中国共产党历经一百年发展,有一条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辉煌的百年历程始终贯彻着两个字,践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中始终发挥着威力!

重温延安精神,对于个人和组织仍然有着极大价值。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它的内涵同样有着丰富的精神谱系,包括整风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精神、劳模精神等,博大精深,充满滋养。它的创造性、独特性、真理性仍有巨大的能量。能够掌握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就能掌握成功的法门,破解超越的密码。

老子有自己的函谷关,阳明先生有自己的龙山道场,毛泽东有的是雄阔高原上的窑洞小油灯。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延安圣地,困厄时,应向内修炼,成功后,应当常温来处。回延安表在身体上的回归,里在精神上的溯源,表里山河,身心同至,才能浸染红色土地的气质灵魂,获得精神上的圆满回归。

第一次到延安是懵懂,第二次到延安仍稚嫩,第三次到延安,我为自己找到了一块精神故乡。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炼铁厂 吉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