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一轮满月高悬于浩瀚的夜空之上,那皎洁的月光洒下来,仿若一层轻纱蒙在这大地上。在家乡庭院中,支起一张小桌,沏一壶清茶,品尝着月饼,与亲友围坐在一起,品诗赏月,领略那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自古以来,中国人身体里流淌着浪漫的血液。月亮一直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被赋予美好的意义。月亮作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更是被文人墨客情有独钟的偏爱,赋予了丰富的感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我们,对着天空悬挂的那轮明月充满了好奇与幻想,手捧着月饼,大声吟诵着诗仙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憧憬着何时能登上月亮,去看那嫦娥仙子和玉兔。如今,当我们再次仰望这轮明月时,心中充满着骄傲,从“嫦娥奔月”到“玉兔漫步”,从嫦娥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携月壤返回,中国人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的神话变为现实。中国探月工程书写着中国航天史上的壮丽篇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之后,秋意渐浓,中秋也如约而至。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的游子,望着这轮明月,思乡的情绪也惆怅起来。纵然各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但感情所至,游子总觉得家乡的月亮又大又圆,更像是和蔼可亲的母亲。看到了家乡的月亮,就仿佛回到了家乡。但终归无法回去,游子只能寄思念于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圆之夜,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对着长空明月,可以倾诉真挚的友谊。“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太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官,他将忧愁和思念,寄托在明朗的月亮之上,希望月亮带着对朋友的不舍和牵挂,陪伴好友一起到那偏远之地,以聊慰好友孤寂的身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众多中秋诗词中,要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为著名,东坡先生提出了千古之问,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天上的宫殿如今又是何年何月?月亮是那么的美好却也有阴晴圆缺,人活在这世上都要品味悲苦喜乐,经历聚散离合,人生从来没有圆满,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人生有喜悦、有痛苦、有欢乐、有挣扎,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但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豁达一些,人生就可以云淡风轻,这便是古人从月亮上获得的大智慧。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时隔千年,我们在中秋欣赏着千百年前一样的月亮,吟诵着隽永优美的诗词,感受着来自千百年前的浪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带着美好愿望与希冀好好生活。(综合服务公司 赵怡心)